布裙荆钗
5个月前 (06-08)55
bù qún jīng chāi粗布做的裙,荆条做的钗。旧时形容贫家女子服饰俭朴。南朝·宋·虞通之《为江敩让尚公主表》年近将冠,皆已有室,荆钗布裙,足得成礼。”宋·周恽《清波杂志·陶谷》有善谋者,选籍中艳丽,诈为驿卒孀女,布裙荆钗,日拥彗于庭。”李氏将茶烹好,见牡丹虽是~,却胜过珠围翠绕。★清·石昆...
垂拱而治
5个月前 (06-08)58
chuí gǒng ér zhì垂拱垂衣拱手,形容毫不费力;治平安。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。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《尚书·武成》谆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无...
大江东去
5个月前 (06-08)58
dà jiāng dōng qù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◇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无...
遁世离俗
5个月前 (06-08)60
遁世离俗,发音 dùn shì lí sú 释义 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出处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 示例 无 .....
赓续
5个月前 (06-08)57
赓续的读音 赓续的意思,赓续的词语拼音"˃拼音读音: [gēng xù] 汉字注音: ㄍㄥ ㄒㄩˋ简繁字形: 賡續是否常用: 否“赓续”的意思基本解释基本解释〈书〉继续:~旧好。辞典解释赓续 gēng xù ㄍㄥ ㄒㄩˋ 继续。 宋.王安石〈周礼义序〉:「盖其因习以崇之,庚续以终之,至于后世...
清都绛阙
5个月前 (06-08)54
清都绛阙,拼音qīng dōu jiàng què注音ㄑ一ㄥ ㄉㄡ ㄐ一ㄤˋ ㄑㄩㄝˋ解释见“清都紫微”。出处宋·张孝祥《蓦山溪》词:“清都绛阙,我自经行惯。璧月带珠星,引钧天、笙箫不断。”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感情清都绛阙是中性词。繁体清都絳闕近义清都紫府、清都紫微...
安安静静的
5个月前 (06-08)55
安安静静,拼音ān ān jìng jìng注音ㄢ ㄢ ㄐ一ㄥˋ ㄐ一ㄥˋ解释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出处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例子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 君子之交》:“你的心上是不是长了草?能不能安安静静地做成一件事?”用法作谓语...
而今而后
5个月前 (06-08)57
ér jīn ér hòu而语助词。从今以后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·长利》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。”《旧唐书·卢藏用传》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~,庶几无愧!★宋·文天祥《衣带赞》诗...
艴然不悦
5个月前 (06-08)57
fú rán bù yuè非常生气。艴fú然,也作怫然,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。典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[孟子]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?”曾西艴然不悦,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!……”无...
海怀霞想
5个月前 (06-08)55
hǎi huái xiá xiǎng本托意仙游◇指远游隐居之思。唐·李白《秋夕书怀》诗海怀结沧洲,霞想游赤城。”解兰焚芰非吾事,只是~春水涨。★清·朱彜尊《迈陂塘·题王咸中坞山房图》...
三马同槽是什么意思
5个月前 (06-08)53
三马同槽,拼音sān mǎ tóng cáo注音ㄙㄢ ㄇㄚˇ ㄊㄨㄥˊ ㄘㄠˊ解释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出处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例子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,疑是马腾父子为祸;今腾...
九九归一什么意思
5个月前 (06-08)54
九九归一,拼音jiǔ jiǔ guī yī注音ㄐ一ㄡˇ ㄐ一ㄡˇ ㄍㄨㄟ 一解释绕了不少圈子,最后又还了原。出处秦兆阳《回答》:“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,虽说有点霸道,九九归一,也是生活逼的。”例子陆文夫《为读者想》:“最后才九九归一。”用法主谓式;作分句;指归根到底。感情九九归一是中性词。繁体九九...
林黛玉进贾府
5个月前 (06-08)54
《林黛玉进贾府》,《林黛玉进贾府》节选自《红楼梦》第二回(贾雨村夤缘复旧职,林黛玉抛父进京都。)清曹雪芹作。题目为编者所加。脂戚本《石头记》回前批语说:(我为你持戒,我为你吃斋;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,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。无人处,自疑猜,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。)又,(宝玉通灵可爱,天生有眼堪穿。万年幸一...
诟龟呼天
5个月前 (06-08)61
gòu guī hū tiān原意为占卜不吉,对占卜器具及天辱骂呼叫。引申为对不幸命运的呼号。《浅论儒家的孝道·再兴国学》八十多年前,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,诟龟呼天。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,以胡适、陈独秀为主将,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——‘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’”。无...
